近年来,由于简化种植面积扩大、收割机械跨区远距离作业、除草剂使用不合理等原因,杂草抗性水平不断上升,麦田杂草发生呈加重趋势,对小麦丰产丰收造成较大威胁。请广大种植户用好非化学防控措施,减轻后期化学除草压力,提高防控效果。
一、非化学控草
(一)提高整地质量。在前茬作物收获后进行深翻(深旋)整地,将散落于土壤表层的杂草种子翻埋于土壤深层,使杂草种子无法萌发出苗,减少麦田杂草发生基数;完善田间沟系配套,保持良好的土壤墒情,不仅可以保证化学除草的效果,而且还能降低除草剂的药害风险。
(二)合理轮作换茬。通过优化种植布局,调整种植结构,对上年草害严重的麦田改种蔬菜、油菜等其他作物,改善生态环境,减轻小麦田杂草发生基数,压缩重草田面积;科学安排作物茬口,为开展土壤封闭除草提供充裕的时间窗口,提高化学除草的有效性。
(三)培育壮苗压草。适期播种,为冬前除草争取主动;合理密植,科学施肥,提高作物个体与群体竞争力,培育壮苗压草;播后镇压,提高土表平实度,增加土壤封闭防治效果,减轻冻药害发生程度;清除田边、沟渠杂草以及作业机械附带的杂草种子,阻止杂草种子传播危害。
二、化学控草
重点推广土壤封闭除草技术。封闭除草不仅在用药时间上可争取主动,而且封闭除草药剂成本低、杂草无抗性,可提高抗性杂草的防除效果,减轻后期除草压力。
(一)小麦田化学除草
1、播后苗前土壤处理
药剂方面可每亩选用75%异丙隆水分散剂100-120克或55%吡酰·异丙隆悬浮剂140-170毫升或47%异隆·丙·氯吡120-150ml,加水50-60公斤在小麦播种后出苗前均匀喷施于地面,将杂草消灭在萌芽状态。注意播后苗前使用土壤处理剂,田间不可有积水,不得随意加大药量或扩大使用范围,否则易造成药害。
2、苗后茎叶处理
麦苗3-5叶期,平均气温5℃以上,在这个适期内按照宜早
不宜迟的原则,选准药种,用足药量,兑足水量,均匀喷雾,确保不重喷、不漏喷。
(1)以牛繁缕、猪殃殃等阔叶杂草为主的田块,可每亩选用36%唑草∙苯磺隆5-7克或20%啶磺·氟氯酯5-6.7g或20%氯氟吡氧乙酸50-70毫升,也可选用2甲∙氯氟吡(2甲4氯+氯氟吡氧乙酸)等混配剂。
(2)以看麦娘、野燕麦、多花黑麦草等禾本科杂草为主的田块,可每亩选用5%唑啉·炔草酯乳油80-100毫升或15%炔草酯微乳剂40毫升+30克/升甲基二磺隆15毫升或5%唑啉草酯60毫升+3%甲基二磺隆15毫升或50%异丙隆100毫升+3%甲基二磺隆15毫升。
(3)禾本科和阔叶杂草混生田块,选择以上药剂,先防除一遍阔叶杂草,间隔5-7天再防治一遍禾本科杂草。
(二)蒜田化学除草
在播后苗前可选用二甲戊灵、精异丙甲草胺或乙氧氟草醚,于大蒜播种盖土后加水进行喷雾,然后覆膜。
三、注意事项
1、麦田除草剂要在平均气温达到5℃以上时用药,以防产生药害;2、合理混配和交替使用除草剂,避免除草剂和三唑类杀菌剂混用,避免炔草酯、唑啉草酯与激素类除草剂混用;3、播后苗前使用土壤处理剂,应严格按除草剂的使用说明施药,不得随意加大药量或扩大使用范围,以免产生药害;4、冬前施药要抓住冷尾暖头突击用药,禁止在寒流来临前或寒流期间施药。异丙隆、甲基二磺隆、二磺·甲碘隆、唑草·苯磺隆等在强寒流前后用药易导致小麦冻药害。
相关阅读
热度排行
热门推荐